100°F (37.8°C) 的蛋壳温度被广泛认为是从孵化开始到转运时间的最佳胚胎发育温度。因此,控制孵化器中的蛋壳温度已成为实现最佳结果的常见做法。但出雏阶段情况如何:转运种蛋后,100°F 的蛋壳温度还是最佳设置点吗?Petersime 研究了三种出雏器温度曲线及其对孵化率和雏鸡质量的影响,本文将对其试验结果进行探讨。
温度:最重要的孵化参数
人们通常认为 100℉ (37.8℃) 的蛋壳温度是孵化阶段的最佳温度。因此,大多数现代箱体式孵化器都有足够在整个孵化过程中监测蛋壳温度的设备,指引整个机器的调整方向,以满足胚胎的需求。例如,OvoScan™ 控温孵化器应用红外温度测量技术,根据蛋壳的实际温度自动调节设备的空气温度。
大约在孵化的第 18 天,所有活蛋都会从孵化器转运至出雏器中,但众所周知,出雏器的环境更为恶劣。因此,如果 100°F 的参考值也是出雏阶段的最佳蛋壳温度设置点,那么通常就会出现这一问题。遗憾的是,在出雏器内监控蛋壳温度存在一些实践上的限制,因而给出解决方案并非易事:
- 种蛋可以在出雏盘中到处移动,因此更难使用数据记录仪或扫描设备。
- 在孵化过程中,空气湿度通常较高。
- 鸡粪和绒毛也是麻烦,因为它们会让传感器设备变湿、变脏甚至堵塞。
- 粉尘含量增加使得难以使用红外技术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
- 四处走动啄食的雏鸡很容易损坏传感器设备。
此外,手动测量蛋壳温度需要打开出雏器门,从而严重干扰孵化条件。因此,通常的做法是根据孵化厂经理的经验(例如考虑特定品种、种龄、种蛋的尺寸等因素),应用预设的出雏器温度曲线。
出雏器:不仅仅是一台“精整机”
尽管出雏阶段在总孵化时间中只占三天,但这一阶段对孵化结果有着重大影响。因此,确定怎样的出雏器条件可实现最佳孵化率并孵化出最高品质雏鸡至关重要。通过对孵化计划的良好管理,出雏器可以增强和优化孵化器中能实现的结果。
各种参数都会影响出雏结果,但 Petersime 当前试验的目的是研究出雏器内蛋壳温度对 100℉ 理论最佳温度 +1.5℉ 和 -1.5℉ 的偏差所带来的影响。这一试验通过一系列小规模孵化循环周期进行,且每个循环周期包含 900 个尺寸相当的种蛋。所有种蛋均来自 30 至 40 周龄的 Ross-308 肉鸡种群。在孵化的前 18 天将蛋壳温度控制在 100ºF。孵化 18 天后进行照蛋处理,将所有活蛋随机分组并转移到三个相同的出雏器中,但每个出雏器的目标蛋壳温度不同:
- 低温组:目标蛋壳温度为 98.5℉ (36.9℃)
- 标准组:目标蛋壳温度为 100℉ (37.8℃)
- 高温组:目标蛋壳温度为 101.5℉ (38.6℃)
除设备空气温度之外,所有三个出雏器中的环境参数都相似。使用有线接触传感器实时监测蛋壳温度(精度为 ±0.1°F),并定期调节设备空气温度以维持所需的蛋壳温度设置点。在孵化第 19 天的第 19 小时(作为从蛋壳中孵出第一批雏鸡的参考点),再次统一三个出雏器的目标蛋壳温度,并在第 21 天孵化结束之前遵循标准的出雏器温度曲线。这是因为一旦有雏鸡出雏并四处走动,蛋壳温度测量值就不再稳定。因此,这三个试验组之间的蛋壳温度偏差实际发生在第 18 天到第 19 天的第 19 小时之间。
结果与讨论
1.孵化率
低温 | 标准 | 高温 | |
蛋壳温度 | 98.5℉ (36.9℃) |
100°F (37.8°C) |
101.5°F (38.6°C) |
平均受精种蛋孵化率 (%) | 97.4 (SD = 1.2) |
97.6 (SD = 1.0) |
97.5 (SD = 0.9) |
* SD = 标准偏差表示样本数据与平均值的离散度
上表总结的平均孵化率结果表明,由于落盘时间(第 18 天)与孵化开始时间(第 19 天的第 19 小时)之间的蛋壳温度偏差,百分比没有明显差异。但如果更进一步检查(参考 2.雏鸡质量),可确认的是 100℉ 可被视为从孵化到出雏的最佳蛋壳温度。
根据我们的预期,蛋壳温度上哪怕一点点的偏差都会显著影响孵化率,但相反,试验结果显示并非如此。18 天 /19 天龄的胚胎能够很好地应对 ±1.5°F 的偏差,并成功出雏。这一点可能可以通过胚胎体温调节能力的发展来解释。在孵化的前两周,胚胎是变温的,这就意味着它对任何温度偏差的容忍度都极低。自孵化的第 14 天起开始过渡到恒温阶段。出雏后第 7-10 天,新生雏鸡已经转变为恒温动物,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节自身体温。
2.雏鸡质量
我们可以合理假设面临蛋壳温度偏差的胚胎必须进行“温度补偿”,否则会导致其他潜在问题,因此我们还研究了相同的蛋壳温度偏差如何影响肚脐质量这一雏鸡质量的主要指标。优质的肚脐是闭合的、干燥的,而且没有蛋壳和卵膜残留物。劣质的肚脐可能导致细菌进入体腔最敏感的部位,大大提高疾病易感性以及孵化后死亡的风险。
下面介绍了如何将试验的“肚脐质量评分”分为三个类别:
- A 级质量:肚脐部位愈合良好。用手指触摸几乎感觉不到其存在。干燥、光滑且近乎平整。
- B 级质量:肚脐愈合不完全,且湿润或有渗漏。触感粗糙,脐眼颜色较深或有细小的脐带。
- C 级质量:肚脐愈合不良,脐眼突出、较大且发黑,或有一长条未吸收的卵膜。
需要注意的是,试验中使用的肚脐质量 A-B-C 级别分类,与商业孵化厂日常质量控制中使用的雏鸡质量标准不同。在试验中,我们对脐部细节进行单独检查和评分。在孵化厂进行雏鸡分级时,试验中的 C 级雏鸡将作为残雏丢弃,而试验中的 B 级雏鸡将与 A 级雏鸡一起作为可销售雏鸡。
下图显示了每个试验组(低温、标准、高温)的平均孵化率,但按 A-B-C 级雏鸡质量类别进行了划分。这些结果表明相关差异已经记录在文件中。标准组的平均 A 级质量孵化率较高 (55.1%),其次是低温组 (53.7%)。同时,高温组的结果大幅下跌 (43.7%)。此外,高温组显示出更高的 C 级质量雏鸡平均百分比 (9.2%)。
总而言之,试验结果体现了两项重要发现:
- 出雏器中的蛋壳温度偏差对雏鸡质量的影响比对孵化率的影响更大。
- 与较低的蛋壳温度相比,转运后的蛋壳温度超过 100°F 对肚脐质量的损害更大。这种高温敏感性的出现可能可以归因于出雏加快:高温会加快孵化过程,可能导致蛋黄正常吸收以及肚脐正常愈合的时间不足。
结论
建议在种蛋落盘后将蛋壳温度基本设定在 100℉ (37.8℃) 以实现最佳结果。蛋壳温度稍低也可以达到可接受的孵化结果和不错的雏鸡质量。但应避免蛋壳高温,例如超过 101.5°F (38.6°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