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影响孵化率和雏鸡质量的因素有很多。除了温度、CO2/O2 含量和湿度控制外,种蛋翻转也是决定新孵化雏鸡孵化成功率和质量的第四大重要参数。在本文中,我们重点阐述了种蛋翻转为何如此重要,并通过实验规模和商业规模试验,研究了在早期孵化期间提高翻转频率的影响。
种蛋翻转在孵化过程中的作用
现代孵化器通常每天翻转 24 次,直到孵化期间 的第 18 天。翻转可孵化种蛋在胚胎生长方面 起着关键作用:
- 它可确保胚胎正确利用蛋白和蛋黄中的营养。
- 它可防止胚胎粘附在蛋壳内薄膜上,并促进胚胎移至正常出雏位置。
- 它刺激绒毛膜尿囊膜 (CAM) 的“血管区”(血管化区域)的生长。
此外,种蛋翻转对于胚胎的热交换至关重要。它以对称方式优化了孵化设备中的气流动态。与水平放置种蛋相比,通过定期将蛋盘内的旋转位置在 A/V 之间进行转换,可以改善通过种蛋的气流通道。
从实验室到商业规模试验:材料和方法
我们的研究目标是评估早期孵化期间翻蛋频率增加对小周龄种群、高峰期种群和老周龄种群的影响。该研究分为 3 个阶段,并与以下合作伙伴进行:
- 安卡拉大学(土耳其)
- Lar Cooperativa Agroindustrial(巴西)
- Aviagen Latin America(巴西)
- Redondos Alimentos(秘鲁)
- 蓬塔格罗萨州立大学(巴西)
第 1 阶段 - 安卡拉大学
在第一阶段,每组试验随机且平均地将 2700 个 Ross 308 蛋(小周龄、高峰期周龄和老周龄)分配到 3 个相同的实验室孵化设备中(固定 38°翻转角度),以确定翻转频率的影响。
- 翻转程序 A:第 0 - 3 天每天 96 次(翻转 1 次/15 分钟);第 4 - 18 天每天 24 次(翻转 1 次/小时)
- 翻转程序 B:第 0 - 7 天每天 96 次(翻转 1 次/15 分钟);第 8 - 18 天每天 24 次(翻转 1 次/小时)
- 翻转程序 C:第 0 - 18 天每天 24 次(翻转 1 次/小时)(对照组)
第 2 阶段 - Lar、Aviagen 和 Redondos
下一步,对超过 280 万枚商业规模(28 至 68 周)的种蛋进行了商业规模试验,这些种蛋在高密度孵化器和标准孵化器(监测的翻转角度为 38° - 40°)中孵化,以比较以下条件下的出雏结果:
- 在孵化的第一周增加翻转频率:第 0 - 3 天 翻转 1 次/15 分钟;第 4 - 7 天 翻转 1 次/30 分钟;第 7 - 18 天 翻转 1 次/小时
- 标准翻转方案:第 0 - 18 天翻转 1 次/小时(对照组)
第 3 阶段 - Aviagen 和蓬塔格罗萨州立大学
在最后阶段,为了通过图像处理获得血管区域的详细视图,根据 Fernandes 等人(2016 年)使用的方法对 112 个鸡蛋的绒毛膜尿囊膜血管密度进行了评估,过程中不断增加翻转频率,并给每只鸡蛋拍摄了 4 张照片。沿着种蛋中段拍摄不同样本的照片。
结果与讨论
在第 1 阶段,在孵化的第一周增加翻转频率持续提高了孵化率。录得 A 组和 B 组的结果最佳,其中翻转频率高于标准翻转方案(参见图 1:彩色条与灰色条)。孵化率的提高主要归功于增加翻转频率对晚期胚胎死亡率产生了有益影响。
在第 2 阶段,种蛋翻转频率的增加使得孵化率、种蛋失重平均提高 0.3%,胚胎死亡率降低(主要是由于胚胎晚期死亡率降低,胚胎畸形和位置不当的百分比持续降低):
- 总孵化率提高 0.3%(见图 2)
- 种蛋失重增加 0.3%(见图 3)
- 胚胎总死亡率下降 0.3%(见图 4)
在第 3 阶段,经增加翻转频率处理的 11 天大的胚胎,其绒毛膜尿囊膜的血管化区域比例略有增加(详见下方图片)。
结论
在孵化期间对可孵化种蛋进行翻转是胚胎发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与传统的每小时翻转相比,我们的研究表明,在孵化第一周增加翻转频率可改善孵化率,而这主要是由于降低了晚期胚胎死亡率。有趣的是,这项研究还展示了绒毛膜尿囊膜的血管化区域的生长情况,并且报告了落盘时种蛋失重增加,这可能部分归因于绒毛膜尿囊膜血管化增多。